找到相关内容365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天台宗与华严宗之关系

    真理,广起异计。二谓小乘,于真如随缘不变二义中,唯说生空所显之理,故名为半,如《涅盘》半字”。三谓但得不变,不得随缘,故名一分;而双辩二空,故名为满。四由具随缘不变二义,故名具分。”(见同上卷一二,...依,但同时亦极重视《大乘起信论》。《华严经》的法界圆融观与《大乘起信论》真如之不变随缘义的结合,使华严宗开展出了以“四法界”、“十玄门”、“六相圆融”为基本理论形态,以一多相容、理事无碍为基本理论...

    董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1268325.html
  • 推动创造美国佛教文化(上)

    董事,沈家桢突然看到自己的名字刊登在杂志上,只好暂时接受这些头衔,旋又全部奉还,他并不是为了得到这些头衔。宣化上人有一段名言:“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抱定我们的三大宗旨...是为使佛法永住,广为流传。总库设在世界宗教研究院和如纪念图书馆,在世界各地随缘设立分库,最初的分库有三个:第一分库,负责人是洛杉矶大觉莲社的沈乃宣;第二分库,负责人是宾州理海佛学社的张建雄;第三分库,...

    沈家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2168336.html
  • 新唯识论三论判

    ,不可云亦变易亦不易,不可云非变易非不易。以此皆遍计所执,与彼不相应故。然以言遣言,亦可云变易,贪嗔即是道故。亦可云不易,圆成实故。亦可云亦变易亦不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故。亦可云非变易非不易,非思量...实性,即是真如,假说唯一,依他起性,众缘生故,假说为多。如是道理,方等经处处所明,奈何不审。  乙 众生同源  熊君所计功能,既自云是无漏,是实体,但以真如之名,只就随缘不变而说,未显不变随缘之道,故...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5068670.html
  • 佛光菜根谭之教育

    courage. 能够随缘不变 行事才有目标原则 能够不变随缘 做人才能收放自如 When you virtuously pursue causes and conditions,you will keep ... your neighbors. Every day advance towards the world's bright future. 随处给人欢喜 随时给人信心 随手给人服务 随缘给人方便 ...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1168873.html
  • 佛光菜根谭之励志

    目标,不变随缘 When you stumble,find out why and pull yourself up. When you are frustated,find the reason ...under fire. 对人少一点侵犯,多一点爱护则德曰隆 对人少一点迫害,多一点尊重则缘愈广 对人少一点瞋恨,多一点忍辱则福必增 对人少一点贪恋,多一点随缘则心自在 Caring without ...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1268874.html
  • 中国唯识古学心性论思想的主题

    。这样,第八识既在“心真如门”作为心之体性而存在,又在“心生灭门”作为“随缘无失”的心相而存在。第八识作为“心体”于此初具“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意义。   尽管摄论师、地论师均以“识”的最底层为...,建立在常恒不变的如来藏上,如胜鬘、楞伽经等。把界解作解性,就是根据这种见解。因著建立流转还灭的所依不同,唯识学上有著真心妄心两大派;真谛的唯识学是很有融贯这两大思想倾向的。”[9]   真谛所言“...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00169208.html
  • 佛教宗派的兴起及其发展讲授提纲(2)

    事本身是圆融不起来的,必须通过理才能实现。贤首更进一步据《起信》中的心真如,由理的方面来说不变随缘,作为“三性一际”的根本原理。而只有由三性一际,才能说事事无碍。所以他们就愈加重视《起信》了。  但是,《起信论》本系融会当时各家不同之说而成,所以它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矛盾,未曾解决。即以不变随缘的“心真如”来说,即可以看成是一种单纯的“理”性(就道理而言),也可以看成是具体的“心”,即心体,心的本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1769588.html
  • 菩提心影:杂俎篇(二)

      三十八年除夕写于汐止  七○、我对于新年的贡礼  旧的年过去了,新的年来了。在佛法上说起来,本来是没有什么新和旧的分别;然而在俗谛上来说,也可以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不妨来说,旧的过去了,我们就来...

    慈航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75770425.html
  • 华严宗体用论及其对理学体用论的开启作用

    相用;佛者果也,华严因也;华喻万行,严即大智,大智为主,运于万行;严大方广,成佛果也”(1) 。这是华严宗人的一贯看法,其中包含四层体用含义:从本体现象关系上,心体、理体生起无尽相用,“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从因果关系看,不仅是体因用果,也是用因体果,体用互为因果;在认识论上,佛智为心体、性体的作用,但又是万行的本体,万行为智体的相用;在修持论上,认为从一切行为和修为中均可弃妄归真,觉悟智体,证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43070622.html
  • 淨因法師:和諧社會,從心開始

    不变不变随缘,以平常心看待世间的悲欢离合、炎凉冷热、成败得失,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以物喜、不以己忧的心境自然生起。以如此心态对待生活、社会,人生怎能不美好?又何愁社会不和谐?! ...患得患失的人来说,佛陀引导人们了知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皆是缘生缘灭的,找不出任何一件事物是永恒不变的(无我),令人们体会到凡事不必过于执着。这样,就能善用名利而不被名利所束缚,超越一切苦恼和厄困,达到“心无...

    淨因 (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3673201.html